欢迎您访问广东某某机械环保科有限公司网站,公司主营某某机械、某某设备、某某模具等产品!
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哈希游戏| 哈希游戏平台| 哈希游戏APP

HAXIYOUXI-HAXIYOUXIPINGTAI-HAXIYOUXIAPP

哈希游戏- 哈希游戏平台- 官方网站淄博市区域内红色资源网络体系建构研究

作者:小编2025-04-01 10:49:52

  哈希游戏- 哈希游戏平台- 哈希游戏官方网站淄博,地处山东中部,南依鲁沂山区,北接清河平原,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辖区内胶济铁路以南盛产煤、铁、铝等战略矿产资源,是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工业矿区,胶济铁路以北平原开阔,土地肥沃是著名的江北粮仓。独有的交通地理优势,特有的矿产战略资源,重要的兵员粮食补给基地,使得淄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党员领导斗争的重要战略基地,在这片热土上淄博人民与敌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淄博红色根基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淄博市各级政府积极想办法、出对策大力支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使红色资源在政治、经济、文化效益的发挥上取得显著成绩。但在红色资源的科学利用中也面临诸多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依托淄博市特殊的地理形势搭建红色资源网络体系建构的研究尚处在空白。因此,对于淄博市如何实现红色资源大网络格局的建设,实现淄博市红色资源的时代意义,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淄博地区红色资源的整合利用。本课题基于对淄博市全域内红色资源的内容和现状进行梳理整合,理清网络体系建构方向,使全域内的红色资源,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功效。同时,通过红色资源网络体系,可以形成发展合力,对本地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开发、提升基层文化自信以及赋能乡村振兴都具有实践意义。第二,可以推进淄博市更好地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随着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亦提出更高要求。研究区域性红色资源网络体系的建构,可以更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使淄博地区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更加激活,推进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工作。

  学术界对于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开始时有共识也有分歧,比如2002《老区建设》上发表谭冬发、吴小斌的文章《“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两位学者认为红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资源指的是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则指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遗留。随后学界就红色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探讨,如朱小理、胡松、杨宇光根据“红色资源”概念的演进过程,并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剖析,认为“红色资源”的概念应界定为:“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聂国林认为红色资源是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建树丰功伟绩实践中实践中形成的历史遗存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高博文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对红色资源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红色资源具有广泛性、理论性、持续性、民族性、引领性、史料真实性、历史继承性、实践体验性等方面的特征。

  对红色资源重要性的共识使得学界对于如何保护开发红色资源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地域范围内的研究。如郝红岩通过对白洋淀红色资源的调查,提出对白洋淀红色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加大对红色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改革管理机构、制定合理规划、加强白洋淀红色资源的宣传;而吕宇晶则提出了对于广西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完善科学的保护与利用机制、系统研究和深入挖掘工作、打造高质量红色精品展陈、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引领功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俞银先对江西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是建议是: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红色资源、要优于生态环境保护红色资源、要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通过加强立法、指定规划、联动合作等形成工作合力、要着力破解钱从哪儿来、人从哪里找两大瓶颈。

  学界关于红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主要围绕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来探讨。如饶勇认为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大众化的优良载体、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大众化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奠定优秀的文化根基和增强巨大感染力;聂国林依据价值主体不同,认为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可以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个体价值包括思想引领价值、政治导向价值、道德激励价值、心理优化价值、审美熏陶价值,社会价值则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焦笑楠认为红色资源具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种,内在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外在价值主要包括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两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结合中国党史、淄博市人民斗争史以及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展开调查研究。在前期文献与史料收集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和吸纳当前学术界对于红色资源的研究成果,以构建淄博市红色资源网络体系为重点,依据实地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对淄博市现有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进行科学剖析,总结出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种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构建资源网络体系的可行性方案。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淄博市范围内首例提出“红色资源网络体系建构” 的专题研究。与以往仅就红色资源本身如何保护利用的研究不同, 本课题着眼淄博市全境,并依托淄博市特有的组群式城市布局特点,将分散在五区三县的红色资源整合,放在一个互联互通、相互融合的大网络体系内,提出打造红色资源共享平台的全新学术观点,这无疑是对于淄博市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创新性启示。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课题组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功底尚不深厚,对于一个庞大体系构建的能力稍显不足,后续仍需进一步努力,为该课题的解决提出更多科学的实用举措。另一方面,由于主观意识和客观现实的限制,对于实地调查对象的数据或认识难免有所偏差,提出的建构路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革命战争年代,淄博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具牺牲的民族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成为淄博市红色资源的精神根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行动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淄博是焦裕禄的故乡,他在这里出生、上学、入党、战斗,25岁从山东南下,42岁那年将生命奉献给了兰考。2021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其中就包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淄博是焦裕禄的出生地,成长地,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将对当代人的思想精神塑造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作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朱彦夫1947年入伍,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0次负伤,失去四肢和左眼,荣立3次战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以一级伤残的病躯带领全村人民治理荒山、兴修水利,逐步摆脱贫穷,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他离开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后,用7年时间依靠口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人民楷模”朱彦夫是淄博人民的骄傲,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还是整座城市的发展来说,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向榜样学习,使我们的精神之钙更加充足。

  1953年18岁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振华同43位南京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一起到沂蒙老区支教。71年来作为当年唯一留下来的大学生,他把根深深扎在这片蒙山沂水,年复一年无怨无悔,为了山区孩子们的教育,他失去了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女朋友,放弃了回父母身边的机会,谢绝了省、市、县选调、提干、回城的好意,把一腔热血全部用在学生身上。70年来,他自己节衣缩食,而为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有学上,他个人捐出的款项就达12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100多人,其中完全由他供吃、穿、学杂费,最终考入大中专的孤儿和特困生就有36人。作为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一个党员就应该是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就要映红一片蓝天。”这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一个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书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者之歌。

  淄博市红色资源丰富,但各区县分布不均匀。作为近代中国矿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以淄川煤矿为中心的北部矿区,因着淄博矿工的工人运动而留存了大量中国早期红色革命资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连接鲁中、清河(渤海)、胶东三大抗日根据地交通枢纽,尤其是胶济铁路南部的淄博地区(淄川、博山、沂源)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这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许多战斗,所以博山、沂源、淄川这三个区县红色资源最为丰富。山东省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这3个区县就有52处,占全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的70%多。

  淄博位于山东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南连泰山,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济南。境内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整个城市南北狭长,市域最大纵距151公里,最大横距87公里。现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五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个县及3个功能区。五城区和桓台城区呈梅花状分布,东西南北城区距中心城区分别为20公里左右,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布局。

  沂源县位于淄博市的最南端,是“沂蒙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共有2.3万人参军参战,出动担架8640副次,独轮车10750辆次,运送伤员91460人,粮食弹药44250公斤, 支前民兵民工达173830人。县内红色遗迹、遗物及先进模范人物众多,其红色资源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各个时期的遗物遗址较多,可利用载体丰富。沂源县拥有沂源县委旧址;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著名的南麻战役牺牲烈士而修建的南麻革命烈士陵园;60年代为适应国防需要,而兴建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六一八电台;建国初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重要见证的国营山东第一、第二机械厂旧址等。第二,沂源县精神类红色资源底蕴深厚,历史价值较高。作为革命老区,沂源县涌现出众多的红色先进模范人物,如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连长何万祥,爆破大王左太传以及时代楷模朱彦夫。这些人物和事件共同构成了沂源县红色资源的核心。

  博山区与沂源县接壤,是淄博市最远的一个市辖区。自近代以来,博山因煤炭、陶瓷、琉璃业发达,所以成为产业工人的聚集地之一。早在1921年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等革命先辈就到博山开展工人运动,点燃了早期淄博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淄博特委三次在博山建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鲁中军区部队、华东野战军等主力部队,先后挺进淄博,陈毅、肖华、廖容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博山留下了闪光点足迹。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博山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使得博山区成为淄博市红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博山区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处,其中省级2处,市级8处,区级11处。有代表性的包括: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博山联络处旧址、焦裕禄故居、刘家台博山县委旧址、博莱蒙三县联防办事处旧址等。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南邻博山区,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接。境内煤矿资源丰富,自上世纪初,以淄川煤矿为中心的北部矿区便成为近代矿业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山东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1922年6月25日,在一大代表王尽美的组织领导下,淄博市第一个工会组织——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在淄川区洪山镇马家庄机器图算学校成立;1924年7月,淄博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淄博支部(又称淄博矿区支部)在淄川区洪山镇成立,直属党;1928年6月25日淄博市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工人运动——淄川碳矿工人南庙大罢工在这里发生。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热土上又发生了太河惨案、马鞍山抗日保卫战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为掩护上级机关安全转移,鲁中军区第九师二十六团三营在冲山(淄川西北)坚守8个小时,打退敌人两个团的6次冲锋,山东军区、鲁中军区授予齐“冲山阻击营”的称号。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战旗方队的100面荣誉战旗中,“冲山阻击营”所属连队战旗位列其中。淄川区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其积累了丰厚的红色资源家底,据统计在山东省公布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淄川有16处,包括国家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淄博矿业集团德日建筑群(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磁窑坞会师旧址、罗圈八路军医院旧址、马鞍山抗日遗址、南庙大罢工旧址、东牛角淄川县委旧址、大窎桥建筑群(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成立旧址)等。

  (1)时间跨度大,行业覆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 纵观淄博市全域的红色资源可以发现,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中国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至今。得天独厚的工人阶级基础,让淄博成为中国建党初期开展工人运动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下大量可移动类红色资源。在随后的各个革命战争时期,淄博市红色资源亦是种类丰富,内容齐全。最为难得的是,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淄博市仍然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为淄博市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2)点状分布明显,南北密度不均。淄博市南部山区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矿区工人便为自身利益与德、日列强进行过不懈的斗争。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鲁中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辖区内遗留的战斗遗址、遗迹相对较多。北部平原是著名的江北粮仓,在革命战争年代当地人民群众在中国的领导下虽然与日伪和反动派进行了大量斗争,但建国后出于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留存的遗址、遗迹相对较少。并且北部平原紧靠小清河,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的水上战斗遗迹难以保留到现在,所以红色资源遗存相对薄弱。

  焦裕禄故居:位于博山区崮山镇北崮山村,始建于1966年5月,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是典型的北方农家四合院格局,建于清代末年,由北屋正房,南屋和东西两厢房构成,既是焦裕禄的祖宅,也是他的出生地,于2002年8月对外开放。故居内设立了陈列室,陈列了焦裕禄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农具、家具等物品。焦裕禄纪念馆通过文字、照片、书法、绘画、影像、群雕、实物等形式,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一生。2015年焦裕禄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马鞍山抗日遗址:位于淄川区太河镇大口头村南。抗日战争时期,马鞍山是扼沂蒙山区通往清河区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1941年,日伪军对鲁中区进行“大扫荡”时,马鞍山成了我八路军安置伤病员和家属的小后方。1942年11月9日,从沂蒙扫荡返回的千余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动进攻。当时守山的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和抗战军属冯旭臣等30余名伤病员和家属依靠简陋的武器和石块坚守两天一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伤敌军二百余人。王凤麟、谭克平等27人壮烈牺牲。这就是淄博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马鞍山保卫战”。马鞍山抗日遗址由纪念馆、战斗遗址、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碑、钟鼓楼等部分组成。1977年12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黑铁山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张店区卫固乡太平村。1937年12月26日,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和长山中学校长马耀南等率领100余人在黑铁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拉开了清河地区武装抗日斗争的序幕。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抗日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武装起义之一。同胶东天福山起义、泰安徂徕山起义并称为“三山起义”。黑铁山起义后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一支铁血劲旅,在不断发展壮大和整编中,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统一整编时,中国人民第43军、40军、33军、28军、26军、22军等几十万精锐铁骑中都流淌着黑铁山起义部队的原始血液。从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走出了79位副军级以上将军,成为中国人民高级将领的摇篮。黑铁山起义指挥部旧址原为四合院建筑,宽25米、深15米,现存南屋三间,一门两窗,砖木结构,硬山顶,上覆小青瓦。1992年6月12日,被授予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马耀南故居:位于周村区北郊镇北旺村。1902年马耀南出生在长山县第三区北旺庄,即今天的周村区北郊镇。1933年马耀南受长山县各界人士的联名邀请,出任长山中学校长,走上教育教国之路。1937年12月,马耀南参加领导了著名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自此弃笔从戎。1938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后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1939年7月22日,马耀南在桓台牛王庄战斗中遭敌伏击,壮烈殉国,时年37岁。2014年9月,马耀南名列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一母同胞二弟、三弟在他的感染下先后加入抗战队伍。二弟马晓云曾任渤海军区第六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8月1日在青城王家庄战斗中牺牲。三弟马天民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1939年10月14日在前往长山县大辛庄为部队搜集时,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三兄弟被当地百姓称颂为“一马三司令”,是淄博革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英雄。马耀南故居现存房屋5幢,建筑面积187平方米。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故居内开辟展室两间,陈列着马耀南三兄弟雕像,以及三兄弟生平事迹介绍。2015年马耀南故居被授予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2021年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旧址:位于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是1940年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三大银行之一的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在此建立的地下印刷所,也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旧址。为建立独立的货币体系,山东抗日根据地成立北海银行总行,各战略区分别建立分行和印钞厂,印制发行北海币。同年6月,清河地委根据上级指示,在寿光建立北海银行清河分行,经反复研究决定将印刷所设在易于隐蔽、群众基础好的临淄区皇城镇徐家村。从1940年6月1日到1941年3月7日,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成立,不到300天的时间里,共印刷60万元流通辅币及1000万元北海银行本位币,为山东及全国的抗战工作做出来巨大贡献。印刷所位于地下约10米深处,为洞室建筑,分两室,一为印刷车间,长7米、宽4米、高3米左右;另一间为休息室,长6米、宽3米、高2.5米左右。两室四周墙壁用砖石砌成,设有两个洞口,分别在离印刷车间东南40米和休息室15米处的村民家中。另外还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通向村外的两口水井内。2015年12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列入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红军的生长壮大》画册:这本画册记述了1927年8月1日至1945年8月25日期间我军的发展历程,是1945年鲁中军区九师通讯班学习用的画册。画册封面已遗失,内页现存29页。从前言得知,它原本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为“自南昌暴动至抗战爆发”,中册为“自誓师东进至抗战胜利”,下册为“抗战胜利之后”,现仅存上册。这本画册分三个单元,分别是红军的生长壮大、铁流二万五千里和为实现抗战而奋斗。整本画册采用套色彩印、木刻连环画的形式,用一图一文总结历数了我军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晰地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发展脉络。199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马耀南日记》:这本日记是民族英雄马耀南在中学时代所记录的内容,一册,长23厘米,宽13.5厘米。日记毛笔正楷书写,共33页,1979年由烈士后代捐献。日记封面正中写着“胆愈大而心愈小,智愈圆而行愈方”。在右上角为日记使用时间“民国11年9月至12年6月”。下方是“耀南晟志”四字,左下方有“第三号”字样,是马耀南在济南念中学时书写的第三本日记,记录了这段时间以来,他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耀南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愤慨,他在日记中写道:“上海的炮火异常凶猛,全国血战状态,自顾在此安逸休闲,能不愧死……自今日起应当特别振奋,求有所报命国家,获取较大代价之牺牲,方不愧生此世间……。”日记真实记录了马耀南从一名爱国学生到优秀党员的思想成长轨迹,对于我们研究马耀南的思想和成长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199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淄博市博物馆。

  “一门忠烈”木匾:木匾长197厘米,宽85厘米。匾额正中四个金色大字“一门忠烈”,右侧书:“烈士旭臣冯老先生暨子女媳孙殉国纪念”,左侧落款:“鲁中参议会、行政公署敬赠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1942年11月9日,千余日伪军从沂蒙扫荡返回途中,包围了我军安置伤病员和家属的小后方——马鞍山。守山军民在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的指挥下,依靠土造、手榴弹和石块,坚守两天一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伤敌军200余人,终因力量悬殊,弹药用尽而失守。马鞍山保卫战牺牲的27名烈士中,就包括时任益都、淄川、博山、临朐四县办事处主任冯毅之的6位亲人:父亲冯毅之、妹妹冯文秀、妻子孙志兰和三个孩子新年、芦桥、平洋。1945年,为表彰冯老先生一家六口的殉国壮举,鲁中行署追认冯旭臣老先生为革命烈士,并为冯家颁赠“一门忠烈”木匾。1984年冯毅之将它捐赠给淄博市博物馆永久收藏,199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上到政府职能部门,下到社区基层管理工作人员,甚至遗迹、遗址周边的普通乡村百姓,都认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红色资源对当今社会理想、信念提升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这次调查一个重要收获是普通群众对于淄博市红色资源的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课题组的预期。所调查群众有40.3%,完全了解或比较了解淄博市革命战争史上的著名战斗,69.74%的人可以列举出淄博市的著名革命、模范人物的姓名。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及红色教育的不断深入,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成为淄博市社会各界共识。目前,全市已建成淄川马鞍山旅游区、博山焦裕禄纪念馆故居、沂源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沂源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等4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通过这些红色旅游景区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创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以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为例,依托该3A级旅游景区的招牌,重点打造的张家泉村红色休闲游,极大地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淄博市依托丰厚红色资源家底,在展览设计、研学线路策划、文艺作品创作等领域,深挖细作,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释放。淄博市博物馆作为全市收藏可移动革命文物最多的文博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于2022年7月1日推出的原创性主题展览《红色淄博——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展》,先后入选2022年度国家文物局推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项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和2023年山东省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名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淄博市还依托焦裕禄纪念馆(故居)、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等龙头景区,设计信仰永续——红色革命研学游、齐风清韵——廉洁文化研学游等线战备电台旧址旅游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中郝峪村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山东红色研学主题精品旅游线。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红色旅游,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众化和常态化。

  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革命光辉历程和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近几年,淄博市基本全面摸清了自己的红色家底,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不可避免的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联动并进意识有待加强;配套机制尚不健全,资源整合尚需提高;宣传手段和形式相对单一,创新意识不强;资金缺乏仍是制约红色资源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缺口较大等一些问题是当前淄博市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这些星罗棋布的遗址、遗迹,受行政区划分、交通、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资源合力分散,开发利用效益尚未发挥到最大。基于此需要统筹绘制南部山区红色资源分布图,梳理已公布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开展更大空间的南部山区红色资源集群建设,促进集群间红色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打造“红色鲁中”革命文化品牌。在顶层设计之初要统筹规划,将南部山区红色资源集群建设,纳入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建设,打通制约南部山区红色资源集群间联动互通、资源流动功能发挥的道路瓶颈,强化各资源之间和资源与车站、景点之间的衔接,提升各资源点之间道路的通达性,打造集群间镇域内半小时,县(区)内一小时观展交通圈。

  淄博市境内的桓台县和高青县地处北部平原,这两县因淄博市南高北低的海拔落差,境内湿地、湖泊众多,农业生产发达,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抗日战争时期桓台县隶属长桓地区,在党的领导下长桓军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反动派围困剿杀,在斗争中创建了自己的军队,建立革命政权,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应有贡献。建国后,由于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等各方面原因,桓台县境内的革命遗址、遗迹保留较少,目前境内仅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马耀南牺牲纪念地和桓台烈士陵园2处。

  高青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属高苑、青城两县,当时由中国领导的清河军区负责小清河流域的地方武装工作。这个不算大的红色抗日根据地被称为“红色走廊”,其中无数仁人志士保家卫国,与敌寇血战到底,涌现出马晓云、韩子恒、谭祖本等著名英烈。共和国开国将军杨国夫、徐斌州、廖容标等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现境内有韩子恒烈士墓、小清河伏击战旧址、魏家堡伏击战旧址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另外高青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当地较有代表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场所。

  4.1.3修筑胶济铁路红色资源新干线年建成通车的胶济铁路贯穿淄博东西全境,由临淄经张店过周村直通济南。百年的风雨沧桑,这条铁路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被列强瓜分的历史,同样也见证了淄博党组织从无到有、淄博军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作出的巨大牺牲。1938年1月5日,由李人凤率领的临淄青年学生军训团,在临淄区矮槐树村伏击了沿胶济铁路东犯的日军先遣队,击毙日军分队长吉田藤太郎,打死打伤日军十余名,是日军入侵山东境内遭到的第一次武装打击;张店区自建党初期开始便是党员活跃的地区之一,并于1926年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洪沟党支部。1937年12月25日,在张店区的黑铁山下,山东著名的“三山”(黑铁山、天福山、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之一——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胶济铁路沿线及清河地区抗日武装第一枪,进而为山东抗日武装斗争谱写了辉煌篇章;周村区北郊镇北旺村马家的三兄弟: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是淄博地区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抗日英烈之一,至今仍是当地群众口中念念不忘的“一马三司令”;1948年3月发起的周村战役成为华东反攻的第一战,以十八个小时,298人牺牲的微小代价,全歼美式武器装备的整编32师1.5万人,活捉两位旅长、参谋长等,带动华东全局的大反攻。

  2022年11月30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3—2030年)》,规划中强调要着力构建“两片”“六区”“七线”“众节点”的空间格局,打造全省革命文物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新局面。淄博市红色资源网络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囿于自身区域内的规划设计,要放眼全省,积极对标规划中所列七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主题线路中与淄博有关的山东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以北海银行为例、山东抗日根据地战时邮局(秘密交通线)、王尽美与早期工人运动的相关内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蕴藏的时代价值,推进革命史料抢救性征集研究,提炼淄博市革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特质,积极融入山东省革命文物发展的大格局,学会借势发展。

  前辈们的流血牺牲为我们留下了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红色资源,它们见证着党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营养剂”、是推动思政工作的“润滑剂”、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催化剂”、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的“黏合剂”。淄博市的红色资源网络建构将会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它在实现淄博红色资源科学保护的同时,还要发挥红色资源应有的多重价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会因地制宜实现红色资源高效利用的最终目标。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协调努力下,淄博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为承载红色传统、延续红色基因,推动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