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游戏- 哈希游戏平台- 哈希游戏官方网站“少年法庭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其成立的初衷是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有别于成年人的审判工作方式,从而实现感化挽救的目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王戎告诉《新民周刊》,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始终依法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断落深落细“寓教于审”这一少年审判特色工作做法,避免简单“一判了之”,促使未成年人从心底真正知错、认罪、悔罪。“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回正轨的重要环节之一,便是少年审判工作”。
“与过去因家庭贫困,教育缺失导致犯罪不同,现在一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优渥,更多是为了追求刺激或者长辈过于溺爱,使他们无视法律规则,导致犯罪发生。”姜佳良分析道,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类型和心理特征的多样化,矫正项目和方式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有些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我们的矫正工作在教育好未成年人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家庭成员带来的负面效果”。
“未成年人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未病先治,预防为先。”王戎表示,“除了长宁法院早在1989年就成立至今的‘为孩子父母学校’,相关好的经验做法已经积极推广,去年上海高院和市教委还共同推进了法治副校长“以案论法”工作,三级法院院长带头进校园讲授‘开学法治第一课’,部分法院还通过‘法官信箱’等形式跨前一步,参与校园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并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源自生活、融入日常,学会主动学法、遇事找法、善于用法。”
张瑾瑜是阳光中心的副总干事,目前主要负责服务群体的分析研究工作。他曾做过一项《罪错未成年人生命转折研究》,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作生命历程回溯,勾勒出罪错未成年人具有共性的四个转折时机:童年成长的监护困境;校园环境的适应不良;不良同伴的相互感染;缺乏警示的司法处遇。该研究在“缺乏警示的司法处遇”部分提到,有些孩子因刑事责任年龄无法被处理,频繁进出派出所,对法律和司法处理失去敬畏,从而变得有恃无恐,最终在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甚至是成年后犯罪。